編號 |
000189 | 年份 |
1991 |
作者 |
張寬敏 (K. M. Chang) | 期號頁碼 |
16:37-45 |
標題 (書名) |
Parmarion martensi from Chiasien, Taiwan (Pulmonata: Helicarionidae)(台灣產馬氏鱉甲蛞蝓的解剖(有肺亞綱:鱉甲蝸牛科)) | ||
刊物名稱 |
貝類學報 (Bulletin of Malacology) | 出版者 | 中華民國貝類學會 (The Malacological Society of Taiwan) |
關鍵字 |
Gastropoda, Pulmonata, Slugs, Anatomy(腹足綱, 有肺類, 蛞蝓, 解剖) |
- 貝類科名:腹足綱(Gastropoda)的鱉甲蝸牛科(Helicarionidae)。
- 導讀:有附退化,呈一石灰板貝殼(即盾板)的柬埔寨產蛞蝓,1893年由Simroth記載為新種-馬氏鱉甲蛞蝓Parmarion martensi。然後1990年由東良雄及1991年由湊宏、大久保皖司報告台灣產該種,但未曾有施行解剖。因此本文對南台灣高雄縣甲仙鎮產的該種三個活標本解剖,而在本文報告結果,併與湊(1975)所報告的日本石桓島產該種做比較。本文所採集甲仙產蛞蝓因在背脊部有被外套膜覆蓋的半透明、平坦,呈橢圓型的小貝殼(盾板)及在尾部明顯的突起(尾塉),屬於鱉甲蝸牛科無誤。尤其呈蛞蝓狀的軟體,其背脊部有退化的平坦小貝殼及部份游離的外套膜,應屬上記科中的鱉甲蛞蝓屬Parmarion Fischer。該屬蛞蝓分布於東南亞廣汎的地域約有21種。但是1940年Hoffmann認為其中的大部份是同種異名而己,而正確說僅有兩種Parmarion maetensi Simroth, 1893及Parmarion pupillaris Humbort, 1864兩種的體型頗為相似,但前者的生殖器中戀矢很長,與後者可分別。本文採集的蛞蝓,因其戀矢長,即屬於前者。湊(1975)報告日本南琉球的石桓島產第一個maetensi而解剖其生殖器。本文提供的個體和石桓島產的個體比較,有體型更大,軟體兩側的黑色帶在中央部消失,背脊上的小貝殼更近圓型,即這盾右後方的突起部更不明顯,在陰莖本體其牽引肌的附著部較後方等差異。但與後者相同在其生殖器附帶很長的戀矢囊及戀矢。因此認為上記的一些差異是種內變異而已,而由甲仙採集的個體是與湊宏報告的石桓島產個體相同馬氏鱉甲蛞蝓無誤。
- 關鍵詞:腹足綱(Gastropoda)、解剖(Anatomy)、柬埔寨(Cambodia)、東南亞(SE Asia)、日本(Japan)、台灣(Tai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