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獻資料

列出此文獻提及的貝類物種
編號
100030
年份
1981
作者
賴景陽(K. Y. Lai)
期號頁碼
5:12-16
標題 (書名)
菊石的演化
刊物名稱
貝友 (The Pei-Yo)  出版者 中華民國貝類學會 (The Malacological Society of Taiwan)
關鍵字
 頭足綱(Cephalopoda), 菊石(Ammonite), 化石(Fossil), 歐洲(Europe), 中國(China), 台灣(Taiwan)。
  •     題:菊石的演化。
  • 貝類科名:頭足綱(Cephalopoda)的菊石(Ammonite)。
  •     讀:菊石是一群生存于古生代後期和中生代的有殼頭足類(菊石亞綱包含三目,稜角石目Goniatitida-古生代,縫合線簡單,體型較小;菊面石目Ceratitida-三疊紀,縫合線較複雜;菊石目Ammonitida-侏羅紀和白堊紀,縫合線複雜),形狀類似鸚鵡螺,為左右對稱的平捲型。殼表分佈有由氣室連通管所形成的縫合線,縫合線也是重要的演化與分類的依據。最早的菊石出現在4億年前的泥盆紀初期,縫合線簡單,連通管偏向腹側的古角石亞目Anarcestina。泥盆紀後期出現一種貝殼成「多旋型」,氣室連通管偏向背側的旋角石亞目Clymeniina。到了石炭紀,古角石類的後裔分為兩支,一支叫稜角石亞目Goniatitina-縫合線多具稜角,在二疊紀末消滅;另一支是原盤石亞目Prolecanititina-縫合線不具大的稜角,但呈U形彎曲,到三疊紀中期滅絕。在中生代初的三疊紀,出現了菊面石亞目Ceratitina-從原盤石類Medlicottia分支而來,縫合線常有細微的曲折,在三疊紀末滅絕。菊面石類在三疊紀中葉演化成三亞目,合稱為菊石目。其中最早的是葉菊石亞目Phylloceratina-縫合線非常彎曲,複雜,像樹葉狀,因而得名。到了侏儸紀,又有兩群菊石興盛起來,一、菊石亞目Ammonitina-具華麗的雕刻或花紋;二、弛菊石亞目Lytocertina-螺旋常呈鬆弛形,其中有一種錐菊石類Turrilitaceae,造型奇特,有彎鉤型、錐旋型或扭曲型,但是到了白堊紀末期,海中的菊石全部消失了。歐洲很早就有菊石,當時以為是蛇的化石,故有「蛇石」之稱。中國大陸有豐富的中生代地層,故有豐富的菊石。江西楓田二疊紀的原盤石Glyphioceras、稜角石Gastrioceras,西藏三疊紀的菊面石OphicerasOtocerasPtychitesCeratiesFlemingites,侏儸紀的葉菊石Phylloceras,喜馬拉雅山白堊紀的菊石Himalayites。香港白堊紀的菊石Hoplites。西藏白堊紀的錐菊石Turrilites等。台灣的沈積地層很新,很難發現菊石,但中油的鑽井隊曾鑽到一枚菊石標本。菊石亞綱的系統演化如下,1、無稜角石Agoniatites-古角石類,泥盆紀。2、旋角石Clymenia-旋角石類,泥盆紀。3、菊面石Certites-菊面石類,三疊紀。4、原盤石Prolecanites-原盤石類,石炭紀。5、摺菊石Ptychites-菊面石類,三疊紀。6、葉菊石Phylloceras-葉菊石類,侏儸紀。7、弛菊石Lytoceras-弛菊石類,白堊紀。8、鉤菊石Hamites-弛菊石類,白堊紀。9、日本菊石Nipponites-弛菊石類,白堊紀。10、喜馬拉雅菊石Himalayites-菊石,白堊紀。11、錐菊石Turrilites-弛菊石類,白堊紀。
  • 詞:頭足綱(Cephalopoda)、菊石(Ammonite)、化石(Fossil)、歐洲(Europe)、中國(China)、台灣(Taiwan)。
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 中央研究院 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版權所有
台北市南港區11529研究院路2段128號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除另有註明, 本網站之內容皆採用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2.5 台灣授權條款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