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貝類名錄
綱名 |
Gastropoda | 綱中文名 |
腹足綱 | ||
目名 |
Mesogastropoda | 目中文名 |
中腹足目 | ||
科名 |
Cypraeidae | 科中文名 |
寶螺科 | ||
屬名 | Cypraea | 屬中文名 | 寶螺屬 | ||
學名 | Cypraea kieneri | 命名者 | Hidalgo, 1906 | ||
中文名 |
瘦熊寶螺 | 中國大陸名 | 中文俗名或其他中文名 |
||
同種異名 |
英文俗名 |
||||
尺寸 |
20mm | ||||
世界分布 |
馬來西亞、阿拉伯東部 (SO) | ||||
台灣分布 |
花蓮石梯坪,蘭嶼,台北縣貢寮鄉蚊子坑,花東海岸,屏東縣海口,東沙島,澎湖 本種標本採集記錄 ![]() |
||||
棲所環境 |
棲息於潮間帶的岩礁區。 | ||||
型態特徵 |
殼近橢圓形。殼表光滑,殼面有兩橫斷的白色帶,但不明顯,褐色小斑點分佈其上,中央有一大褐色斑點。前後端突出不明顯,各有兩褐色斑點在側。殼側邊散生褐色小點,底部白色。殼口的齒列白色,上有褐色斑塊。 | ||||
參考文獻 |
000008、100048、100123、100298、100318、200009、200007、200024、720090224020_02、720090224024 | ||||
備註 |
有三種寶螺十分相似分別為:瘦熊寶螺(Cypraea kieneri Hidalgo, 1906)、肥熊寶螺(Cypraea ursellus Gmelin, 1791)和大熊寶螺(Cypraea hirundo Linnaeus, 1758),三者除了外形略有差別外,依前後端突出狀況:瘦熊寶螺最不明顯,其他兩者都十分突出。肥熊寶螺和大熊寶螺差異則在殼背面的褐色大斑,肥熊寶螺的褐色大斑十分明顯,大熊寶螺則否。再者,只有瘦熊寶螺腹部的齒列上有褐色大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