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際自然及自然資源保育聯盟( International Union for the Conservation of Natural and Natural Resources, IUCN )2000年公布的「避免外來入侵種導致生物多樣性喪失的指導方針」的定義:

 

外來種(Alien Species):一物種、亞種或更低分類群,出現於自然分布疆界及可擴散範圍之外。

 

 

外來入侵種( Alien Invasive Species ): 已經在自然或半自然生態環境中建立一種穩定族群,並可能進而威脅原生生物多樣性者。

 

         由此可以了解到入侵種可以是動物、植物或其他生物,如:微生物。只要有一種並不屬於原生態系的動物、植物或其他生物突然間被引進,並通過生態環境的考驗,而且能夠繁衍生存,就很有可能會對原有生態系造成嚴重的排擠或掠奪情形。

編號 學名 命名者及年代 中文名  相片
  Bivalvia   雙殼綱  
  Mytiloida    貽貝目  
(1) Mytilidae   殼菜蛤科  
1 Perna viridis  (Linnaeus, 1758) 綠殼菜蛤   
  Veneroida   簾蛤目  
(2) Dreissenidae   似殼菜蛤科  
2 Mytilopsis sallei  (Recluz, 1849) 似殼菜蛤 
  Gastropoda      
  Mesogastropoda    中腹足目  
(3) Ampullariidae   福壽螺科  
3 Pomacea canaliculata  (Lamarck, 1819) 福壽螺 
  Scholifera   皺足目  
(4) Veronicellidae   皺足蛞蝓科  
4 Vaginulus alte  (Ferussac, 1821) 皺足蛞蝓 
5 Vaginulus plebeius  (Fischer, 1868) 花點皺足蛞蝓   
  Stylommatophora    柄眼目  
(5) Achatinidae   非洲大蝸牛科  
6 Achatina fulica  Bowdich, 1822 非洲大蝸牛 
(6) Helicarionidae    鱉甲蝸牛科  
  Parmarion martensi  Simroth, 1893 馬氏鱉甲蝸牛 
(7) Philomycidae 黏液蛞蝓科    
7 Meghimatium rugosum  (Chen and Gao, 1982) 皺紋蛞蝓   
(8) Subulinidae   錐蝸牛科  
8 Allopeas javanicum  (Reeve, 1849) 爪哇錐蝸牛 
9 Subulina octona  (Bruguiere, 1792) 原錐蝸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