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
100232 | Year |
1993 |
Author |
藍子樵(T. C. Lan) | Volume & Page |
19: 42-43 |
Title (Book Name) |
陰錯陽差話『東沙渦螺』 | ||
Publisher |
中華民國貝類學會 (The Malacological Society of Taiwan) | Journal Name | 貝友 (The Pei-Yo) |
Keyword |
腹足綱(Gastropoda), 齒舌(Radula), 同種異名(Synonymy), 南中國海(South China Sea), 美國(USA), 俄羅斯(Russia), 印度洋(Indian Ocean), 印度洋安達曼海域(Andaman, Indian Ocean), 印度尼可巴島(Nicobar Is., India), 越南(Viet-Nam), 南非(South Africa), 台灣(Taiwan) |
- 主題:『東沙渦螺』更正為東沙穀米螺。
- 貝類科名:腹足綱(Gastropoda)的渦螺科(Volutidae)、穀米螺科(Marginellidae)、翁戎螺科(Pleurotomariidae)、芋螺科(Conidae)。
- 導讀:1992年,台灣漁船在「香港腳」(香港外海近東沙島,北緯20-22度,東經114-118度,此範圍內的北緯20.3度,東經117度交叉處有東沙島,海底深度600公尺大陸棚斜坡深處,拖網漁獲豐富),也撈獲寺町翁戎螺、小佛塔芋螺、大佛塔芋螺、可能還有很多隱藏的新種。其中一枚稱為『東沙渦螺』(Sigaluta pratasensis Rehder, 1967),係由Rehder命名,模式標本產地是1967年,在北緯20.37度,東經115.43度,南中國海東沙礁西方,深380公尺的灰泥及砂底,殼高5.41公分,副模殼高6.11公分,存放於美國自然史博物館。1970年Weaaver and duPont出版的《渦螺專書》,也跟著稱為『東沙渦螺』(但加註為「…不像渦螺科種類」)。後來美國史密森博物館的Harasewych訪問蘇聯列寧動物研究所時Dr. Boris Sirenko(1993年,《蘇聯海貝彩色圖鑑》作者),提供3個有軟體的標本,經解剖發現其齒舌有穀米螺科的特徵,因而證實『東沙渦螺』應隸屬於穀米螺科,必須更名為Marginellona gigas (Martens, 1904)。因此『東沙渦螺』Sigaluta pratasensis Rehder, 1967(paratasensis為誤拼)應該視為Marginellona gigas的同種異名。中文應改稱為「東沙穀米螺」,殼高達15公分以上,遠大於產於印度洋安達曼海南方的尼可巴島(Nicobar Is.)附近,粗砂海底以及越南西貢東方到東沙群島的南中國海西側大陸棚斜坡,深661公尺海底的南非穀米螺Afrivoluta pringlei Tomlin, 1947。當時發表南非穀米螺時,也將之置於渦螺科,1963年Barnard也以齒舌的解剖,將之改為穀米螺科的Afrivoluta屬。
- 關鍵詞:腹足綱(Gastropoda)、齒舌(Radula)、同種異名(Synonymy)、南中國海(South China Sea)、美國(USA)、俄羅斯(Russia)、印度洋(Indian Ocean)、印度洋安達曼海域(Andaman, Indian Ocean)、印度尼可巴島(Nicobar Is., India)、越南(Viet-Nam)、南非(South Africa)、台灣(Tai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