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 究 介 紹 =
繼2006年,本研究室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軟體動物學研究室)
出版台灣第一本地區性的軟體動物誌專書-【宜蘭貝類研究圖誌】,今年繼續以大台北地區的淡水河主流及其相關支流,如新店溪流域、基隆河流域及東北角為研究地區,進行軟體動物相的調查與編撰。
Wells, et al., (1983)
認為貝類消失主要原因包括:所依賴棲地 (habitats) 的消失 (destruction) 及改變 (alteration)
;其他原因有污染 (pollution) 、利用 (exploitation) 和外來物種的引進 (the introduction of
exotic species) 等,在這一個區域中屢見不鮮。據黃向文 (1999)
所作「從淡水河口文蛤興衰看生態保育策略」一文說明:文蛤Meretrix lusoria (Roeding)
由日本引進淡水河地區,在日本政府嚴格捕獵限制下,1929年的漁獲量達到3萬公斤,在1941年更高達121萬公斤,光復後雖漁獲量不如日據時期,但依然可提供台灣各地種苗,然而因為無節制的捕撈,現在已導致文蛤已不復見,再加上日益嚴重的環境污染
(包括:家庭污水、工業廢水、畜牧廢水、垃圾滲出水及農業回歸水) ,以及上游興建翡翠水庫,導致水量的減少,現在當地的文蛤族群已十分稀少。
軟體動物是動物界中僅次於節肢動物門的第二大門,也是最常被人們利用的動物 (Wu, 1999) ,同時這群生物的生存也備受威脅,1996年IUCN
(The World Conservation Union)
統計,從1600年到1996年的四百年間,共有239種貝類被證實為絕種或在野外已經絕滅,這數量約等於鳥類 (108種) 、哺乳動物 (89種)
、爬蟲動物 (21種) 和兩棲動物 (5種) 的總和 (Bouchet et al., 1999) 。
因此,我們希望藉由實際的調查以及資料的蒐集,可以建立此區域的軟體動物的分佈資訊,並將貝類研究成果併入本研究是所建立的「台灣貝類資料庫」網站
(http://shell.sinica.edu.tw) 中,以提供大眾瞭解台灣軟體動物研究的現況及棲息的貝類物種資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