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號 |
000010 | 年份 |
1974 |
作者 |
曾文陽(W. Y. Tseng) | 期號頁碼 |
1:76-85 |
標題 (書名) |
台灣海產養殖貝類大量斃死之調查(Cause of mass mortality among cuitured marine bivalves) | ||
刊物名稱 |
貝類學報 (Bulletin of Malacology) | 出版者 | 中華民國貝類學會 (The Malacological Society of Taiwan) |
關鍵字 |
雙殼綱(Bivalvia), 養殖(Aquaculture), 大量斃死(Mass Mortality), 台灣(Taiwan) |
- 貝類科名:雙殼綱(Bivalvia)的牡蠣科(Ostreidae)、簾蛤科(Veneridae)。
- 導讀:本文以台灣貝類殖最大宗的牡蠣及文蛤為調查對象,首先對生產量做一系列調查。在1969年後,經常發生大量異常死亡的情形,養殖戶受害相當嚴重,所以由台灣水產試驗所派員調查。海洋中生物大量死亡的記載頗多,茲將其原因歸納於下:1.鹽度、2.比重、3.溫度、4.赤潮、5.缺氧與硫化氫的產生、6.產卵與放精、7.風暴、8.海流、9.濁度、10.酸鹼度、11.光線、12.敵害、13.氣象、14.養殖過密、15.工廠排水、16.疾病,本文一一對上述的原因做說明。而經調查後,主要原因有放養密度過高與環境突變及海水污染,而地域性的死亡因素則與養殖池底質及種苗來源有關。本文亦在文中加上補救方法的建議,一、放養文蛤苗時,每公頃不超過3,000公斤(500粒/公斤)。二、文蛤苗成長到100-160粒/公斤時,應予以疏散。三、根據中央氣象預報,養殖區如有氣候突然轉變,養殖戶要提早收成大型文蛤。四、在經常發生斃死之養殖區,要建立長期水文及生物等監測資料。五、魚塭混養文蛤時,底質含沙量要達到80%,並要經常換水。六、調查各河口漲落潮之水流情形,建議停止文蛤養殖或改為其他物種。
- 關鍵詞:雙殼綱(Bivalvia)、養殖(Aquaculture)、大量斃死(Mass Mortality)、台灣(Tai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