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獻資料

列出此文獻提及的貝類物種
編號
000069
年份
1978
作者
Chin Chen(陳琴)
期號頁碼
5:1-22
標題 (書名)
Ecology of Thecosomatous pteropods in the scotia sea and adjacent areas, antarctic ocean(南極洋蘇格夏海一帶的翼足類的生態)
刊物名稱
貝類學報 (Bulletin of Malacology)  出版者 中華民國貝類學會 (The Malacological Society of Taiwan)
關鍵字
 腹足綱(Gastropoda), 浮游生物(Plankton), 南極洋(Antarctic)
  • 貝類科名:腹足綱(Gastropoda)的翼足類(Pteropoda)。
  • 導讀:我國海功號首次遠航南極洋,深測漁業資源,並採回南極蝦,為我國海洋研究史上創下光輝的紀錄。南極蝦與翼足類均為浮游性動物,生態方面頗相似,前者為哺乳類鯨魚等的主要食料,後者亦為一般魚類的餌料。南極洋的翼足類依據分佈狀態與環境因素可分為兩大類:第一類是"南極種",包含Limacina helicinaClio sulcata,前者主要分布於"南極表面水層",後者僅富產於水深約300米的威得耳海與蘇格夏海的合流處。第二類是"亞南極種",包括Limacina retroversaClio antarcticaClio politaPeraclis reticulata,前兩者分佈較普遍,而後兩者則甚稀有。Limacina retroversa多集中"亞南極表面水層"Clio antarctica"亞南極中部水層"裏的翼足類中常佔首位。南極洋翼足類的深部分的樣式與水文狀況可相比擬。在蘇格夏海,等溫線和等鹽度線呈舌頭狀,由"南極匯合帶"南傍的"南極表面水層"向北延伸到北傍的水深2001000公尺左右。同樣地,翼足類的"南極種"也隨"南極表面水層"浮游在"亞南極中部水層"內,而與"亞南極種"相混合在一起。但在杜累克海道,等溫線與等鹽度線呈垂直地從"南極匯合帶"的表面伸到1000公尺的深度,這證明"匯合帶"的南、北傍水流很明顯的隔開。同樣地,翼足類兩大類在"匯合帶"兩傍則有極少量的混合。因此,蘇格夏海與杜累克海道的水文狀況十分廻異,翼足類的分佈狀態也受著影響。
  • 關鍵詞:腹足綱(Gastropoda)、浮游生物(Plankton)、南極洋(Antarctic)。
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 中央研究院 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版權所有
台北市南港區11529研究院路2段128號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除另有註明, 本網站之內容皆採用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2.5 台灣授權條款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