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獻資料

列出此文獻提及的貝類物種
編號
000149
年份
1986
作者
張寬敏(K. M. Chang)
期號頁碼
12:13-18
標題 (書名)
Note on Pupinella (Pupinopsis) Species from Taiwan (Mesogastropoda: Cyclophoridae) (台灣豆蝸牛之檢討)
刊物名稱
貝類學報 (Bulletin of Malacology)  出版者 中華民國貝類學會 (The Malacological Society of Taiwan)
關鍵字
 腹足綱(Gastropoda), 殼形變異(Shell Variation), 台灣(Taiwan)
  • 貝類科名:腹足綱(Gastropoda)的豆蝸牛科(Pupinidae)。
  • 導讀:台灣淡水(地名)產的豆蝸牛,1866年由H. Adams記載而名為台灣豆蝸牛Pupinella (Pupinopsis) swinhoei。豆蝸牛屬Pupinella其殼口緣僅有一裂口,但這種豆蝸牛之殼口緣有兩裂口,因此H. Adams新設Pupinopsis亞屬,同時指定淡水產本種為新亞屬的模式種。然後1972H. Adams對玉山產的更小豆蝸牛命名為台灣豆蝸牛玉山型變種Pupinella (Pupinopsis) swinhoei var. morrisonia H. Adams, 18721891Schmacker and Böttger對萬金庄產個體命名萬金庄型變種Pupinella (Pupinopsis) swinhoei var. meridionalis,但以後Schmacker and Böttger認定前記各變種都屬於同一種,台灣豆蝸牛Pupinella (Pupinopsis) swinhoei。此後無人問其是非,僅1977年日人安藤保二由個體大小及殼口緣裂口之形狀差異,對台灣產豆蝸牛分做swinhoei及更小型的兩種。本文對台灣各地12個產地採取的豆蝸牛61個體測量其外殼及查其殼口緣裂口形狀,軟體口器之齒舌,而認不出在個體之大小差異與其他特徵間有任何的相關。而對最大型的鳯凰谷產個體及更小的烏來產個體的齒舌查明它們的齒舌等有C + 1L +2M齒式的齒列35排,而在兩個體間的齒舌看不出任何差異。因此本文認定這等台灣各地的豆蝸牛雖然其個體之大小,殼口緣裂口之形狀變異多,但仍然只能算一種台灣豆蝸牛。
  • 備註:「豆蝸牛」以前隸屬於山蝸牛科(Cyclophoridae)。
  • 關鍵詞:腹足綱(Gastropoda)、殼形變異(Shell Variation)、台灣(Taiwan)。
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 中央研究院 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版權所有
台北市南港區11529研究院路2段128號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除另有註明, 本網站之內容皆採用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2.5 台灣授權條款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