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獻資料

列出此文獻提及的貝類物種
編號
000217
年份
1995
作者
張寬敏 (K. M. Chang)
期號頁碼
19:1-7
標題 (書名)
Anatomy of Nesiohelix kanoi (Kuroda, 1932) from Lan-yu island, Taiwan (Pulmonata: Bradybaenidae)(台灣蘭嶼產鹿野氏蝸牛Nesiohelix kanoi (Kuroda)之解剖)
刊物名稱
貝類學報 (Bulletin of Malacology)  出版者 中華民國貝類學會 (The Malacological Society of Taiwan)
關鍵字
 Pulmonata, Land snail, Bradybaenidae, Anatomy, Taiwan(有肺類, 陸貝, 扁蝸科, 解剖, 台灣)
  • 貝類科名:腹足綱(Gastropoda)的扁蝸牛科(Bradybaenidae)。
  • 導讀:臺灣蘭嶼產的鹿野氏蝸牛由黑田1932命名為Euhadra kanoi後,因本種矢囊含有兩支戀矢的緣故,由黑田及江村(1943)改隸為扁蝸牛科Bradybaenidae)的大蝸牛屬(Nesiohelix)。本文對蘭嶼產的該種兩個活體解剖其生殖器及齒舌,而在本文報告其結果併檢討其系統的位置。該種扁平栗形的外殼頗似臺灣本島產栗蝸牛、阿猴蝸牛及圓菱蝸牛等。但因有矢囊、副囊、黏液腺在其雌性生殖器上,異於後者等南亞蝸牛科的蝸牛,而屬於扁蝸牛科。尤其其陰莖部有鞭狀體,矢囊內有兩支戀矢應屬於大蝸牛屬。大蝸牛屬是由黑田及江村(1943)設立,其模式種是臺灣產的史因福大蝸牛Nesiohelix swinhoei Pfeiffer)。這屬蝸牛分佈於臺灣北部、蘭嶼、綠島、中國的華中區、日本的琉球、南及北的大東島、韓國的南部及濟州島。鹿野氏蝸牛僅棲生在蘭嶼。其殼型比臺灣本島的史因福大蝸牛更小,有的殼表附有黑褐色帶,生殖器近似於後者,但有相對更短小的陰莖本體及精囊柄。本文解剖的鹿野氏蝸牛其矢囊附在膣的中部乃至前方。但黑田及江村所報告的矢囊卻附在膣的後方。對同一種蝸牛的矢囊附在不同位置的問題,在同屬的史因福大蝸牛也存在。原來矢囊附著在膣後方是被認定大蝸牛屬的特質,但在史因福大蝸牛的各種報告中,日本產的Nesiohelix omphalina, Nesiohelix irrediviva也發現矢囊卻在膣的中部或前方。因此本文認定在扁蝸牛科的矢囊位置是不穩定,這是牠的特性,不足當作分類學上的依據。本文亦附有臺灣產扁蝸牛科各屬的檢索表。
  • 關鍵詞:腹足綱(Gastropoda)、解剖(Anatomy)、中國(China)、日本(Japan)、韓國(Korea)、臺灣(Taiwan)。
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 中央研究院 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版權所有
台北市南港區11529研究院路2段128號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除另有註明, 本網站之內容皆採用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2.5 台灣授權條款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