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獻資料

列出此文獻提及的貝類物種
編號
000220
年份
1995
作者
張寬敏、多田昭、大久保皖司 (K. M. Chang, Akira Tada, Kanji Ookubo)
期號頁碼
19:27-34
標題 (書名)
Hemiphaedusa antuensis, n.sp. (Pulmonata: Clausiliidae)of Taiwan(台灣產安通煙管蝸牛(新種))
刊物名稱
貝類學報 (Bulletin of Malacology)  出版者 中華民國貝類學會 (The Malacological Society of Taiwan)
關鍵字
 Pulmonata, Clausiliidae, land snail, n. sp., Taiwan(有肺類, 煙管蝸科, 陸貝, 新種, 台灣)
  • 貝類科名:腹足綱(Gastropoda)的煙管蝸牛科(Clausiliidae)。
  • 導讀:1994年日本人在花蓮縣安通採到多數的一種煙管蝸牛,經外殼測量及解剖觀察:因其外殼中型,呈細長的紡錘形,體層有“J”型的腔襞像,本種可判定屬于臺灣紡錘煙管蝸牛屬Hemiphaedusa之種類,類似於同屬的棍子煙管蝸牛Hemiphaedusa odontochila clava Chang et Ookubo及文重煙管蝸牛Hemiphaedusa megaenisis Chang。但其殼口緣沒有顯出下軸板之緣故,異於臺灣西部所產所有的同屬種。而且在其生殖器有與精囊及精囊管總長度等長的憩室。雖然南臺灣產同屬種的棍子煙管蝸牛 Hemiphaedusa odontochila clava Chang et Ookubo 及文重煙管蝸牛 Hemiphaedusa magaenisis Chang 之外殼的大小甚近似于本種,但是棍子煙管蝸牛的殼型更肥胖,殼口緣顯出下軸板,因此異於本種。文重煙管蝸牛有較多的螺層,呈淡褐色的外殼,殼表有更明顯的彫刻,殼口緣顯出下軸板等,也異於本種。另外甲仙煙管蝸牛 Hemiphaedusa arikanensis Chang 也有與精囊及精囊管總長度等長的憩室,但其外殼更大、呈淡褐色、顯出下軸板等,異於本種。紡錘煙管蝸牛之一亞種:黃頸煙管蝸牛 Hemiphaedusa odontochila fulvicollis Ehrmann 有很像本種之上腔襞短而“J”型的腔襞像,但其外殼呈黃褐色,顯出下軸板之緣故也異於本種。故擬訂為新種命名為安通煙管蝸牛Hemiphaedusa antuensis n. sp.本種的殼長22.3公厘,殼寬5.7公厘,外殼呈細長紡錘形,有99.5層的螺層,殼表呈有光澤的暗紫褐色,附弱度不整齊的斜線彫刻,殼口呈稍長的梨形,上板細弱,在殼內連結螺旋板;下板高深位,其上半呈角錐形,殼口緣缺下軸板。體層的主襞長,上腔襞一般很短,與向前斜走月狀襞連結成為“J”型的腔襞像,下腔襞退化消失。閉板呈長舌狀,在基部柱側有弱度一刻痕。兩側緣平行而稍肥長,末端部呈三角形,有肥厚的圓狀結節及一凹痕。生殖器有較長的陰莖鞘及精囊和精囊管總長度等長的憩室。齒舌齒式26+C+26,計約130排。同年由同著者在花蓮縣紅葉採集的更多個體的一種煙管蝸牛,雖然比本種其外殼稍大,上腔襞稍長,但其腔襞像、殼口像都大略與本種相同,殼表也呈暗紫褐色,生殖器的憩室與精囊和精囊管總長度等長,因此可認為也是安通煙管蝸牛。安通、紅葉的兩地相距僅22公里而已。正模式標本(22.2x5.8 mm)保存於台灣省立博物館TMMT9537,副模標本I由張寬敏先生保存,副模標本II由多田昭先生保存,副模標本III由大久保皖司先生保存。模式產地在花蓮縣富里鄉安通溫泉,標高500公尺,沿溪谷的礫石域,落葉堆積下。分佈地點除了上記地區外,也發現於花蓮縣萬榮鄉紅葉溫泉,溪底礫石,落葉堆積地區。
  • 關鍵詞:腹足綱(Gastropoda)、解剖(Anatomy)、新種(sp. nov.)、臺灣(Taiwan)。
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 中央研究院 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版權所有
台北市南港區11529研究院路2段128號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除另有註明, 本網站之內容皆採用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2.5 台灣授權條款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