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獻資料

列出此文獻提及的貝類物種
編號
100064
年份
1983
作者
陳紉秋(J. C. Chen)
期號頁碼
8:43-57
標題 (書名)
淺談非洲大蝸牛
刊物名稱
貝友 (The Pei-Yo)  出版者 中華民國貝類學會 (The Malacological Society of Taiwan)
關鍵字
 腹足綱(Gastropoda), 形態學(Morphology), 解剖學(Anatomy), 日本(Japan), 新加坡(Singapore), 台灣(Taiwan)
  •     題:非洲大蝸牛的解剖研究。
  • 貝類科名:腹足綱(Gastropoda)的瑪瑙蝸牛科(Achatinidae)。
  •     讀:非洲大蝸牛Achatina fulica Bowdich,英文名Agate SnailGiant African Snail。在1932年,由台北的日本人下條久馬一先生,自新加坡引進台灣。本文詳細的整理非洲大蝸牛的外部形態與內部構造,本文分為,一、外部形態-針對殼體的殼形、殼層、殼色、殼紋、殼頂、殼質等方面作了詳細描述。也針對肉體的頭部(口、小唇瓣、大唇瓣、小觸角、大觸角)、頸部、腹足等部位,詳加描述。二、內部構造-針對消化系統的消化管(口、咽、食道、嗉囊、胃、腸)及消化腺(唾腺、肝腺)、呼吸系統、循環系統、排泄系統、神經系統(口球後脊部腦神經節1對,口球後壁部神經節1對-口球後壁部內臟神經節1對、口球後壁部足神經節1對、口球後壁部側神經節1對,腦神經節分支到大觸角神經、視神經、小觸角神經、腹唇部神經、顏面神經、腦側神經聯繫分支到咽頭索引肌神經,腹部三對神經節,足神經分支到足底部神經)、生殖系統(雄體時期,雌體時期,交配時期,產卵時期)。最後也探討有關白化蝸牛的形成機制以及非洲大蝸牛在台灣有小型化的趨勢。
  • 詞:腹足綱(Gastropoda)、形態學(Morphology)、解剖學(Anatomy)、日本(Japan)、新加坡(Singapore)、台灣(Taiwan)。
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 中央研究院 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版權所有
台北市南港區11529研究院路2段128號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除另有註明, 本網站之內容皆採用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2.5 台灣授權條款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