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獻資料

列出此文獻提及的貝類物種
編號
100281
年份
1997
作者
賴景陽(K. Y. Lai)
期號頁碼
23:17-21
標題 (書名)
台灣的海蜷
刊物名稱
貝友 (The Pei-Yo)  出版者 中華民國貝類學會 (The Malacological Society of Taiwan)
關鍵字
 腹足綱(Gastropoda), 目錄(Catalogue), 貝塚(Shell-Mound), 台灣(Taiwan)
  • 主題:介紹台灣12種海蜷。
  • 貝類科名:腹足綱(Gastropoda)的海蜷科(Potamididae)、蟹守螺科(Cerithiidae)。
  • 導讀:海蜷具長錐形的殼,螺塔高,殼口外唇比較擴張,水管溝較短,口蓋是角質,呈圓形,而核在中央。棲息於泥質海灘以及河口紅樹林環境。但蟹守螺比較喜歡砂質海底或高鹽度的海水環境。全世界的海蜷有840餘種,而台灣有412種。一、燒酒海蜷Batillaria zonalis (Bruguiere, 1792)-台灣常見食用種,殼尖細而修長,灰黑色,常有突瘤,縱肋或白色橫帶。棲息於內灣的泥灘,西海岸及澎湖群島。二、多型海蜷Batillaria multiformis (Lischke, 1869)-殼形較粗短,縱肋不規則,棲息於內灣的泥灘,西海岸及澎湖群島。三、瘦海蜷Batillaria cumingi (Crosse, 1862)-殼修長而平滑,各螺層略微凸,而有較細的螺肋,棲息於內灣潮間帶的岩石上,只發現在澎湖群島。四、黑瘤海蜷Batillaria sordida (Gmelin, 1791)-貝殼粗壯,灰色而有黑色粗瘤和白色細紋,棲息於潮間帶的岩石間,發現於北海岸和澎湖群島。賴文認為本種傳統上都被視為蟹守螺的一種,學名為Clypeomorus carbonarium (Philippi, 1848),有時也被誤鑑定為Clypeomorus humilis (Dunker, 1816),賴文同意F. E. Wells (1985)報告的觀點,認為本種應改屬海蜷科。五、鐵尖海蜷Cerithidea djadjariensis (Martin, 1899)-殼紅褐色,螺塔尖,殼表有規則的顆粒,棲息於紅樹林沼澤,發現於西海岸及澎湖群島。六、莫氏海蜷Cerithidea moerchi (Reeve, 1859)-殼淡褐色,螺層圓凸,殼表有明顯的縱肋和細螺肋,喜歡紅樹林沼澤及內灣泥灘,發現於西海岸。七、網目海蜷Cerithidea rhizophora Adams, 1854-殼淡褐色,螺層圓凸而肥胖,縱肋和螺肋形成規則的網狀雕刻,喜歡紅樹林沼澤及內灣泥灘,發現於西海岸及澎湖群島。八、斑海蜷Cerithidea ornate Adams, 1854-殼淡褐色或深褐色,螺層圓凸,殼表有較強的縱肋和淡色的橫帶,殼口較圓而厚,喜歡紅樹林沼澤或泥灘,發現於西海岸的貝塚中。九、栓海蜷Cerithidea cingulata (Gmelin, 1791)-殼淡褐色或深褐色,縱肋和螺肋形成規則的果粒,有白色橫帶,喜歡紅樹林沼澤及泥灘,發現於西海岸及澎湖群島。十、刻紋海蜷Terebralia sulcata (Bruguiere, 1792)-殼淡褐色或灰褐色,殼表有明顯橫刻紋和更深更大的縫合溝,也常有縱刻紋,形成方塊形雕刻,殼口左側邊常有腫脹肋,喜歡紅樹林沼澤,發現於西海岸及澎湖群島。十一、泥海蜷Terebralia palustris (Linnaeus, 1767)-殼大型,螺塔尖,有細橫刻紋,殼淡褐色,喜歡紅樹林沼澤,發現於西海岸的貝塚中,目前已近絕跡。十二、望眼鏡海蜷Telescopium telescopium (Linnaeus, 1758)-殼大型,殼深褐色,近殼頂部色彩較淡,有明顯螺肋,沒有縱肋,喜歡紅樹林沼澤,發現於西海岸貝塚中及台南區草坪上,目前已絕跡。在黑田德米(1941)的《台灣貝類目錄》中,尚有布隆氏海蜷Batillaria bronii (Sowerby, 1887),其形態酷似蟹守螺,是否屬於海蜷科,有待進一步研究。
  • 詞:腹足綱(Gastropoda)、目錄(Catalogue)、貝塚(Shell-Mound)、台灣(Taiwan)。
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 中央研究院 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版權所有
台北市南港區11529研究院路2段128號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除另有註明, 本網站之內容皆採用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2.5 台灣授權條款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