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獻資料

列出此文獻提及的貝類物種
編號
100372
年份
2003
作者
石忠榮(C. R. Shih)
期號頁碼
29:7-10
標題 (書名)
全世界最古老的錢幣‧中國的「貨貝」(The earliest forms of money)
刊物名稱
貝友 (The Pei-Yo)  出版者 中華民國貝類學會 (The Malacological Society of Taiwan)
關鍵字
 腹足綱(Gastropoda), 貝錢(Shell Money), 中國(China)
  • 主題:介紹「貨貝」的歷史。
  • 貝類科名:腹足綱(Gastropoda)的寶螺科(Cypraeidae)。
  • 導讀:要瞭解中國「貨貝」的歷史,先往前推至原始社會前期,當時是以物易物時期,貨幣尚未誕生。從新石器時代晚期,一直到商、西周的墓葬中,常有大量的「黃寶貝貨幣」,再根據甲骨文卜辭青銅器銘文中的「貝」字,說明了「貨貝」作為一種「實物貨幣」,可能始自新石器時代晚期(約公元前3500年至公元前2000年),盛行於夏、商時代,從商末以後到西周中期,「貨貝」一方面為實物貨幣。在流通中和「金屬稱量貨幣」的青銅或貴金屬並存,但另一方面也是珍貴的裝飾品地位,唯部分邊疆地區及少數民族,依然在使用「貨貝」及「仿貝」。至於金、銀、玉、骨、石、陶等各種仿貝,在各時期都有發現。一、金、銀、玉貝-可能在上層階級間流行,或作為隆重陪葬物使用,如青海西寧大通唐汪墓及河北靈壽縣均有出土的黃金仿貝或包金仿貝。戰國時期中山國墓葬出土3枚銀貝,河北平山亦有少數銀貝出土。二、石貝-青海樂都齊家文化墓有石貝出土。三、蚌殼貝-遼寧大甸子古墓出土有蚌殼(珧)貝。四、骨貝-河南陝縣及鄭州上街早商文化遺址均發現骨貝。五、仿製貝-出土於「金屬鑄幣」已普遍使用的戰國時代墓中,應可納入貝形裝飾品,而不是正式的貨幣。
  • 詞:腹足綱(Gastropoda)、貝錢(Shell Money)、中國(China)。
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 中央研究院 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版權所有
台北市南港區11529研究院路2段128號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除另有註明, 本網站之內容皆採用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2.5 台灣授權條款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