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貝庫
查詢台灣標本記錄    查詢台灣貝類
綱名
Bivalvia 
點擊圖片以瀏覽大圖及更多圖片
 
綱中文名
雙殼綱 
目名
Arcoida 
目中文名
魁蛤目 
科名
Arcidae 
科中文名
魁蛤科 
屬中文名
 
學名
Tegillarca granosa
命名者
(Linnaeus, 1758) 
中文名
血蚶  中國大陸名 泥蚶
中文俗名
粒蚶、魁蚶、泥蚶 
同種異名
Arca granosa, Anadara granosa 
英文俗名
Granular Ark 
分布地區
台灣、中國、南韓、印尼、馬來西亞、新加坡、
世界分布地點
中國(遼寧、河北省北戴河、山東省俚島、石島、五壘島、張家埠、乳山、何家、青島、石臼所、浙江省舟山列島、定海、普陀、順母涂、六橫、寧海、三門、樂清、蒲岐、福建省平潭、晉江、廈門、東山島、廣東省南澳、汕頭、海豐、汕尾、平海、廣海、海康、防城金沙、海南島、文昌舖前、崖縣、三亞等地)、印度洋及太平洋區廣為分佈、印度洋、孟買、錫蘭、馬拉巴爾(Malabar)、檳榔嶼、泰國、越南蜆港(Tourane)、馬六甲、爪哇、雅加達、菲律賓、澳洲、同哈達布 (Tongatabou)、南韓、印尼、馬來西亞、新加坡、日本
棲所環境
血蚶棲息於熱帶淺海,十五到三十公分的砂泥底海域。潮間帶
型態特徵
殼略為橢圓,前端鈍圓而後端稍突出,殼頂的位置則是在於中央偏前端。血蚶的殼十分厚重,雙殼膨大,殼上約有十餘條的粗放射肋,而放射肋上有小突起,殼上有黑褐色的殼皮所覆蓋著,在兩殼殼頂之間則有一塊菱形的黑色塊斑。殼內則為白色,鉸齒約有三十五個小鋸齒,而在殼的邊緣則有十八個左右的缺刻。通常捕撈後,肉供食用,而殼經火段燒後則做為白灰之用。
參考文獻
000105000224000274100133100166100318200001200008200052200054200065200090200114200118200123320090219045320090220003420090220032_03720090224017720090224019720090224020_03320090220021張璽等1960200142
備註
 臺灣的魁蛤科有六屬二十四種(Kuroda, 1941),Wu(1980)則發表有三十五種,其中以血蚶Tegillarca granosa (Linnaeus, 1758)和大毛蚶Scapharca satowi (Dunker, 1882)最具食用價值。血蚶其血液中含有血紅素,因而得名。

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 中央研究院 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版權所有
台北市南港區11529研究院路2段128號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除另有註明, 本網站之內容皆採用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2.5 台灣授權條款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