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貝庫
綱名 |
Bivalvia | ||||
綱中文名 |
雙殼綱 | ||||
目名 |
Mytiloida | ||||
目中文名 |
貽貝目 | ||||
科名 |
Pinnidae | ||||
科中文名 |
江珧蛤科 | ||||
屬中文名 |
曲江珧蛤屬 | ||||
學名 |
Atrina pectinata | ||||
命名者 |
(Linnaeus, 1758) | ||||
中文名 |
牛角江珧蛤 | 中國大陸名 | 櫛江珧 | 中文俗名 |
牛角蛤、牛角蚶、江珧蛤、江瑤、玉珧、櫛江珧 |
同種異名 |
chemnitzii Hanley, 1858; chinensis Peshayes, 1841; | 英文俗名 |
Comb Pen Shell | ||
分布地區 |
台灣、中國、南韓、馬來西亞、新加坡、阿拉伯東部 | ||||
世界分布地點 |
牛角江珧蛤通常產於日本及中國大陸、而臺灣則自臺中、臺南安平、高雄興達港、中洲、東港直到恆春以及澎湖一帶均有採收到的記錄、尤其以臺南到高雄一帶的海域出現最多。遼寧、山東、浙江洞頭、福建、廣東、香港、廣西、海南三亞、榆林、廣東省潮陽海門、汕尾、澳頭、東平、海南島榆林港、三亞等、在日本海、中國的黃、東、南海、菲律賓、澳洲、印度洋、南韓、馬來西亞、新加坡 | ||||
棲所環境 |
通常生活在潮間帶到二十公尺深的淺海的砂泥底質中,將背側後方的尖端插入砂泥中生活,以過濾水中浮游生物為主,通常都是由拖網船撈獲。潮間帶至潮下帶75公尺 | ||||
型態特徵 |
殼形如一直角梯形,從殼頂到背部平直,這平直線就是連接雙殼的韌帶。殼為黃綠色,殼上有生長輪。自殼頂有十五到二十條明顯的放射肋。殼內面的背側後端有不發達的真珠層。 | ||||
參考文獻 |
000105、200001、200007、200008、200012、200024、200065、200114、200118、320090220003、120090304002_14、420090220027_01、420090220093_01、王禎瑞1997、720090224017、720090224020_03、200142張璽等1960、720090224024 | ||||
備註 |
臺灣的江珧蛤科記錄有二屬七種 (Kuroda 1941),Wu(1980)則整理為三屬七種,其中以牛角江珧蛤Atrina pectinata (Linnaeus, 1758)較為重要。大形的後閉殼肌可供食用,也是干貝(俗稱為江珧柱)的來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