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貝庫
查詢台灣標本記錄    查詢台灣貝類
綱名
Bivalvia 
點擊圖片以瀏覽大圖及更多圖片
 
綱中文名
雙殼綱 
目名
Mytiloida 
目中文名
貽貝目 
科名
Pinnidae 
科中文名
江珧蛤科 
屬中文名
曲江珧蛤屬 
學名
Atrina pectinata
命名者
(Linnaeus, 1758) 
中文名
牛角江珧蛤  中國大陸名 櫛江珧
中文俗名
牛角蛤、牛角蚶、江珧蛤、江瑤、玉珧、櫛江珧 
同種異名
chemnitzii Hanley, 1858; chinensis Peshayes, 1841; 
英文俗名
Comb Pen Shell 
分布地區
台灣、中國、南韓、馬來西亞、新加坡、阿拉伯東部
世界分布地點
牛角江珧蛤通常產於日本及中國大陸、而臺灣則自臺中、臺南安平、高雄興達港、中洲、東港直到恆春以及澎湖一帶均有採收到的記錄、尤其以臺南到高雄一帶的海域出現最多。遼寧、山東、浙江洞頭、福建、廣東、香港、廣西、海南三亞、榆林、廣東省潮陽海門、汕尾、澳頭、東平、海南島榆林港、三亞等、在日本海、中國的黃、東、南海、菲律賓、澳洲、印度洋、南韓、馬來西亞、新加坡
棲所環境
通常生活在潮間帶到二十公尺深的淺海的砂泥底質中,將背側後方的尖端插入砂泥中生活,以過濾水中浮游生物為主,通常都是由拖網船撈獲。潮間帶至潮下帶75公尺
型態特徵
殼形如一直角梯形,從殼頂到背部平直,這平直線就是連接雙殼的韌帶。殼為黃綠色,殼上有生長輪。自殼頂有十五到二十條明顯的放射肋。殼內面的背側後端有不發達的真珠層。
參考文獻
000105200001200007200008200012200024200065200114200118320090220003120090304002_14420090220027_01420090220093_01王禎瑞1997720090224017720090224020_03200142張璽等1960720090224024
備註
 臺灣的江珧蛤科記錄有二屬七種 (Kuroda 1941),Wu(1980)則整理為三屬七種,其中以牛角江珧蛤Atrina pectinata (Linnaeus, 1758)較為重要。大形的後閉殼肌可供食用,也是干貝(俗稱為江珧柱)的來源。

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 中央研究院 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版權所有
台北市南港區11529研究院路2段128號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除另有註明, 本網站之內容皆採用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2.5 台灣授權條款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