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貝庫
綱名 |
Bivalvia | ||||
綱中文名 |
雙殼綱 | ||||
目名 |
Veneroida | ||||
目中文名 |
簾蛤目 | ||||
科名 |
Corbiculidae | ||||
科中文名 |
蜆科 | ||||
屬中文名 |
蜆屬 | ||||
學名 |
Corbicula fluminea | ||||
命名者 |
(Muller, 1774) | ||||
中文名 |
台灣蜆 | 中國大陸名 | 河蜆 | 中文俗名 |
蜆仔、蜊仔 |
同種異名 |
英文俗名 |
Freshwater Clam、Corbicula Clam | |||
分布地區 |
台灣、中國、南韓、越南 | ||||
世界分布地點 |
中國南方河川、南韓、越南(Khanh Hoa、 Hochiminh City) | ||||
棲所環境 |
大多棲息於河川、湖泊或水田等淡水性的環境中,喜歡生活在砂泥質底的環境,也可在河口發現。養殖通常以河川低地、養殖池或天然水塘為主。 | ||||
型態特徵 |
殼略呈三角形,但前、後端均為圓形而其腹側圓弧形,殼頂位於殼中央稍偏前端。殼上有明顯的成長輪,殼皮為黑褐色或黃綠色。有些殼頂會因磨損而露出殼質,即俗稱的“臭頭”現象。殼內面為瓷白色或深紫色。鉸齒十分發達,前後側鉸齒具有多數很小的微細鋸齒排列。 | ||||
參考文獻 |
000008、000084、000105、000117、000194、000199、000200、000206、000211、000212、000218、000224、000225、000244、000265、000274、100014、100079、100277、200001、200007、200024、200028、200030、200052、200054、200062、200065、200085、200108、200114、320090219045、320090220003、020100608001_05、320110114003、320090220002、320121219003 | ||||
備註 |
臺灣的蜆科記錄有二屬四種,其中蜆屬(Corbicula)有三種(Kuroda 1941),Wu(1980)根據側齒的特徵將臺灣的蜆科改為四屬四種,臺灣蜆Corbicula fluminea (Muller, 1774)被視為有治肝病的療效,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為臺灣最重要的淡水養殖貝類,目前較重要的產地有桃園的新屋、雲林的麥寮及花蓮的壽豐等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