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貝類名錄
綱名 |
Bivalvia | 綱中文名 |
雙殼綱 | ||
目名 |
Veneroida | 目中文名 |
簾蛤目 | ||
科名 |
Veneridae | 科中文名 |
簾蛤科 | ||
屬名 | Meretrix | 屬中文名 | 文蛤屬 | ||
學名 | Meretrix lusoria | 命名者 | (Roeding, 1798) | ||
中文名 |
文蛤 | 中國大陸名 | 麗文蛤 | 中文俗名或其他中文名 |
粉蟯、蚶仔、麗文蛤 |
同種異名 |
formosa Lamarck, 1817 | 英文俗名 |
Poker-chip Venus | ||
世界分布 |
模式產地在日本、分布在北海道南部、男鹿半島以南到九州日本全國、朝鮮、中國大陸沿岸。分布於臺灣西部沿海、目前野生較少、大部分為養殖。江蘇、福建、廣西北海、海南、南韓、馬來西亞、新加坡、廣東省南澳、潮陽(海門)、碣石、汕尾、平海、澳頭、上川島、台山(橫山)、東平、水東、碯洲島、徐聞(外羅)、烏石港、防城(企沙)、海南島新盈港、北黎、鶯歌海、港門(崖縣)、三亞、瓊東、海口、產於印度洋和中國海、從阿曼灣(Oman Gulf)到帝汶(Timor)、菲律賓和日本北部 | ||||
台灣分布 |
台北縣八里鄉十三行遺址,台北縣淡水,嘉義縣,彰化縣王功,彰化縣鹿港,台中縣,彰化縣,雲林縣,台南市安平,高雄縣,屏東縣東港,台北縣八里,新竹市香山區區,雲林台西,澎湖,台灣西部海域,全省沿海砂岸,新竹市沿海及海口海域,苗栗縣中港溪,台灣東北角,東沙島,金門金寧,金城,金沙,金湖,烈嶼 本種標本採集記錄 |
||||
棲所環境 |
潮間帶和淺海沙質的海底、淺海的砂泥底,能用強而有力的斧足潛砂,臺灣的文蛤養殖是直接採自鹿港一帶的“文蛤黑砂苗”來放養。 | ||||
型態特徵 |
殼呈卵圓而約略三角形,前端短圓但後端三角形,殼頂偏向前端。前端梨形的小月面相當清晰,而後端的盾面為黑色又明顯的卵圓形。殼表顏色變化極大,有深灰色、深褐色、米黃色、白色等顏色。殼表平滑但斑紋變化很大,有的為放射紋、波浪紋、點狀紋或不規則斑紋,大部分均有自殼頂射出的八字紋。殼內面為瓷白色,鉸齒發達而堅硬。 | ||||
參考文獻 |
000123、000105、000123、000154、000169、000180、000198、000202、000203、000205、000219、000224、000274、100166、100249、100319、200014、200025、200027、200029、200035、200037、200044、200047、200052、200059、200065、200068、200069、200089、200101、200118、200123、320090220003、420090220027_02、莊啟謙2001、720090224017、720090224020_03、張璽等1960、120100608002_09 | ||||
備註 |
臺灣簾蛤科的文蛤屬(Meretrix)記錄有三種 (Kuroda 1941),而Wu (1980)則增加為五種,以文蛤Meretrix lusoria (Roding, 1798)和大文蛤Meretrix meretrix (Linnaeus, 1758)產量較多,而較大型的大文蛤幾乎來自中國大陸沿海。臺灣的文蛤養殖產量僅次於牡蠣。 | ||||